一次性尿布与人格发展
妈咪网 www.mami001.com 发布时间:2007-09-25 18:41:49
中国有句老古话:“3岁看到老”,就是说一个人在3岁时已塑造了整个个性的大部分。这个说法同著名心理学家、心理分析治疗创始人弗洛伊德医生的人格发展理论十分相符。弗洛伊德认为,每个人在儿童时期获得的经验会影响到成年后的人格特征。人格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,每个阶段都与儿童时期某些躯体部位感受快感的满足程度有关。他同时又指出,这种满足既不可欠缺也不能过多,因为这会使人格成长固定、迟缓,从而引发往后的人格问题或障碍。
婴儿在2?3岁阶段躯体上的心理敏感部位主要是在肛门周围,儿童在培养正常的大便习惯中适度地在满足心理的需要。如果在此阶段父母对于婴儿的排便控制过严或过宽,都有可能影响他们成人后的心理行为健康。控制过严会使以后人格变得吝啬保守、拘泥小节或过分讲究;控制过宽会使以后人格变得马马虎虎、杂乱无章、铺张浪费、邋遢随便。
如今的孩子以独身子女为多。父母对子女的溺爱从小就已体现。不少父母在疼爱自己孩子时却忽视了科学的道理,在注意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却想不到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性。婴儿半夜拉屎拉尿,哭闹不休时,年轻父母缺乏耐心,笨手笨脚地给孩子换尿布,同时又怨声载道,甚至还打婴儿的小屁股。他们却想不到这样的育婴行为会导致孩子人格的扭曲塑造。父母为了求得自己的放心和安顿,不顾婴儿是否有大小便的需要,硬是“嘘嘘……嘘”,“唔唔……唔”地为孩子“把屎”,搞得小宝宝非得挤出几滴尿液后父母方肯罢休。他们何以知道,孩子长大上学后生活自理差,做作业邋遢,文具消耗快等不良行为习惯与当初给孩子“把屎”方式的失误有着密切关系。
一次性尿布给年轻父母如何把握“把屎”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度,不再以自己的愿望来代替婴儿实际的需求,而是给孩子一个“随意拉”的条件,让他们自然地得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全面满足。
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深奥的心理学理论存在一定的距离,也不是干什么事都能用特定的理论来套。但如果做父母的能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做到更多地符合医学、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客观规律,我们的后代将能培育成为心身健康的全面发展的新一辈。
-
无相关信息
今日推荐
英美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病
- 8岁儿童游戏充值一万三 游戏公司仅愿退65%
- 新冠疫情导致师资不足 英国部分城市中小学鼓励家长
- 韩国2021年总和生育率跌至0.81 新生儿人口为26万
- 内部泄密!这家潮汕月子中心竟然在女神节...看完我
- 海普诺凯1897x大湾仔的夜,借势湾区文化打造品牌专
- 发钱、放假……多省密集发布生育支持政策
- MIKI HOUSE2022春夏新品“萌”力来袭 引流童装新风
- 科学研究表明 0~6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敏感期
- 岁岁平安,万事多福 万多福新春万事多福礼盒惊喜上
- “双减”落地后的第一个寒假 教育部给全国家长写一
- “守护您,守护家”,知电发布2021母婴适用家电榜
- 妻子拒绝生育 男子诉请精神损害赔偿15万元被法院驳
- 还没有长大成人的孩子不需要向父母说:对不起
- [新生儿] 新生儿与父母同睡有何危
- [新生儿] 孕育聪明宝宝的10大饮食
- [新生儿] 孕期吃巧克力对胎儿的影
- [新生儿] 孕期不可缺少的几种营养
- [新生儿] 怀孕后不能擅自进补
- [新生儿] 怎样进行孕前的营养准备
- [新生儿] 孕期营养不宜过剩
- [新生儿] 孕妇营养不良与胎儿畸形
- [新生儿] 孕妇营养不良的不良后果
- [新生儿]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